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锦斌省长在会前专门对做好教育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谢广祥副省长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孩子教育的深切关怀,给我们以极大的激励和鼓舞。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省政府领导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报告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实施教育扶贫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教育战线务必高度重视、全力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成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并就教育扶贫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前不久来我省视察指导时又特别指出,要推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决不能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贫困地区教育是我们事业发展的短板,也是亟需加强的薄弱环节。只有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才能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的素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才能切断贫困的恶性循环链,遏制贫困代际传递;才能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深刻领会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实施好教育扶贫工作,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二,近年来教育扶贫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强化统筹,狠抓落实,成效良好。
一是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大力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着力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机会。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建设项目,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动城乡和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贫困地区各类建设项目资金107亿元,帮助贫困地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舍及附属设施建设面积1138万平方米,购置教学生活设备47万台套,配置图书500万册,建成中职省级示范特色学校35所 、示范特色专业76个、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67个。同时,从2012年开始,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先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的“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十二五”期间,专项计划共录取考生5621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近两年连续增长10%以上。
二是建立起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在义务教育阶段,从最初的农村“两免一补”,到免除农村寄宿生住宿费、提供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再到现在城乡一体的“两免一补”。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按照“以县为主,先试先行”的原则,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幼儿园进行资助;普通高中教育实行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的资助政策;中职教育实行以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以顶岗实习、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的资助政策;大学教育建立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和校内奖助学金、“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2012年开始,又建立了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三助”岗位津贴在内的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可以说,从幼儿到研究生,已实现了资助政策全覆盖。“十二五”期间,不算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免费教科书,全省累计资助学生1100万人次,资助金额达135亿元;累计投入营养改善计划资金24亿元,惠及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近100万名农村学生。
三是全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破解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难题。通过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乡镇工作生活补贴、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等方式,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从2013年起,对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2个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3-2015年共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2亿元,每年近5万名乡村教师获得补助;各县(区)积极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2014-2015年,80个县(区)通过额外增加绩效工资总量近4亿元,用于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共有15万名乡村教师受益。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十二五”期间,我省共获得中央专项资金6.4亿元,支持经济条件差、地理交通不便的48个县(区)489所学校建设1.4万套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模达47万平方米。建立贫困地区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从2009年开始,专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特岗计划”。2009-2015年,共投入资金12.9亿元,招聘特岗教师2.4万人,分布在贫困地区2000多所乡镇以下初中、小学和教学点。特岗教师已成为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补充师资的主渠道;招聘的特岗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70%,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约达50%。从2013年开始,已选派2820名优秀教师,到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县、革命老区等支教一年,提升了农村教师素质。
第三,进一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省教育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需求和广大群众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年3月,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教育扶贫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省教育扶贫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围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和贫困地区薄弱学校两类扶贫对象,按照到2020年底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目标,推动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全覆盖。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实施意见》确定的工作任务,在精准管理上做文章,在跟踪问效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精准实施。
一是精准实施学生资助。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信息系统和资助台账,并与扶贫部门信息系统互通互联、资源共享,打造“大数据”平台,全程跟踪学生资助情况。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在此基础上,精准聚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让他们优先享受资助政策,优先享受最高标准,优先享受政策叠加,用“普惠”加“特惠”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这些学生的受助水平。各高校要按照规定比例,从事业收入中足额计提学生资助资金,足额用于贫困学生资助,防止发生挤出效应。鼓励高校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减免学费。
二是精准配置教育资源。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坚持“保基本、保急需、补缺口”的原则,向贫困地区倾斜,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学校重点是薄弱学校“补短板”“强基础”。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统筹各类资源,加大对贫困地区教师的补充、培训和保障力度。在招生计划分配上,统筹实施好三个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拓宽贫困地区学生就读重点高校升学渠道。在职业技能培训上,引导和调度好省内高校和中专学校的优质培训资源,对有需求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在科技智力扶贫上,动员和组织高校选派科研人员与定点帮扶贫困县(区)进行全面对接,为贫困地区提供科技指导和决策咨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是精准调度扶贫工作。建立并执行教育扶贫“年初建账、年中对账、年底销账”制度,督促指导各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到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台账,月度有安排,实行精细化管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纳入民生工程管理,对市、县(区)落实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年度绩效考评;对贫困地区实施的教育建设项目,依据项目规划进行月通报、季调度、年督查,确保项目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发挥效益;对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工作,采取问卷调查、定期回访、监测评估等多种方式,跟踪问效。
四是精准凝聚扶贫合力。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清职责所在,加强协调沟通,强化措施跟进,聚焦精准扶贫,形成工作合力。贫困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振奋精神,卯足干劲,克服困难,不等不靠,合理借助外力,努力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标杆,扎实做好对象识别、资助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确保教育扶贫使真劲、出真招、见真效。其他地区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帮扶,精准助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